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一):
宋濂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刘基曾赞曰“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不用看别的,就看他身上的荣耀的光环就足以让我们仰视这位一直神秘如今却走进中学语文课本的传奇人物。
学习宋濂的这篇序文,我们不得不去除一些糟粕,剔除一些跟不上时代脚步的东西。但文章还是让我们细细的咀嚼在那个年代学子求学的苦难经历,重温吃苦耐劳的中华美德,对求学燃起满腔的热情之火。
宋濂堪称天下第一苦人,他在求学阶段所承受的艰辛我们现在已经难以体会了,无书则抄书,无师则求师,无食则忍饥,无衣则受冻。不管来自身体的,还是来自心理的,宋濂忍常人所不能忍,最终有所成就。可以说,宋濂求学的成功,是在苦痛中炼就的。古有寒窗苦读之说,范仲淹、宋濂、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程门立雪、牛角挂书,形形色色的苦读,无不启迪着我们的心志。现在的教育,最缺少的是吃苦教育,也可以说是“寒教”,如果一个人从没有体会过苦痛的折磨,估计他很难坚强的成长起来,毕竟成长的过程就是在苦痛折磨之后的蜕变。这个道理不是我发明的,先贤孟子说过,宋濂做过,唯有我们有些人一直在读孟子,在学宋濂,确没有真正的吃过几次辛苦。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二):
这周我们学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很大。
宋濂从小就家境贫寒,没有钱来买书,只有借书来抄录,他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情况下抄了一本又一本的书。难道他不怕冷吗?他很冷,但他为了读书从未因为寒冷而放弃过。“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多么恶劣的环境,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条件不知道比那时的条件好多少倍,不仅有很多书籍可以免费阅读,而且还有温暖的教室。可是,这一切我们还不懂得珍惜,不知道书籍的珍贵,不知道我们现在的环境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还不努力学习。
宋濂向先生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遇到先生呵责时,他的态度更加恭敬,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先生高兴了,才请教问题。当时的老师很少,宋濂要到百里之外去请教问题。而我们呢?老师就在面前也不去问问题,和宋濂向比,我羞愧之极。宋濂对老师的尊敬,我们现在的学生有多少能够做到,我们不但不听老师的教诲,而且还与老师顶嘴,经常惹老师生气,我们的态度与宋濂相差很大。
宋濂在读书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从未羡慕过别人,他这种知足者常乐的精神是很可贵的。而我们呢?我们似乎失去了目标,只知道天天与同学攀比,“今天我买了某某牌的衣服。”“今天我买了某某牌的鞋。”我们只知道与同学比这个比那个,似乎忘了我们来学校是为了读书的,而不是攀比。宋濂他与同舍的学生的生活条件差距很大,可以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但他却并没有应此而失去了目标、方向,而我们却泡在蜜罐里不知道了自己的目标,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应该向宋濂学习,虽然我们不能像宋濂那样在冬日的大雪里抄书,但我认为他那种读书的专心、对老师的尊敬以及不怕吃苦的精神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有个好的学习态度。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三):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作文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学生。读了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感受尤深。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
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读后感《作文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业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我曾经看过标题为《要“穷”孩子不要“富”孩子》这样一篇文章,印象很深。这是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父母却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磨炼其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