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读后感600字(精选4篇)

钱学森读后感600字(精选4篇)
时间:2023-11-10 16:57

  钱学森读后感(一):

  在这个万里无云的星期六下午,我们全校组织了看《钱学森》这部电影。看完了这部有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后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放弃,不断尝试,不断坚强的站起来,你就会成功。

  这一部关于钱学森的电影主要讲述了钱学森历经千难万险,还是从国外返回中国,为祖国的航空事业效力的事情。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而钱学森有这样的聪明才干,宁可回国为祖国效力,也不愿在美国享尽荣华富贵,而因此这位有志为祖国效力的忠诚能人就被软禁在了美国,失去了自由。在1955年的经过周恩来总理和美国外交员商议释放钱学森回归祖国,还提出不惜释放抗美援朝时捕捉的11位高级将领,来换回钱学森,最终钱学森终于突破了一重重的阻扰回到了祖国,从而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效力,取得了不朽的功绩,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巨大做出了贡献。

  这部影视作品中,最触动我的灵魂的就是那时制作导弹发射失败,而在一旁的人们则是垂头丧气的,像泄了气的气球无精打采的,好像完全失去了信心,没有办法在振作起来似得。而唯独只有钱学森他不放弃,也不气馁,只是微笑的说:“没关系,如今导弹掉了下来,我们明天还可以再射上去。”就是这样,有了钱学森这股坚持不懈,乐观向上决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最中他们还是在极其恶劣的天气环境下完成了导弹的再一次制作,以及最后的成功升天。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钱学森这种精神这是伟大啊,不愧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骨干,看见导弹发射失败了,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继续努力。如果是换做常人呢,我呢?说不定我早就躲在一边独自品尝失败的苦果了,早就放弃了这项工程了。哪里有钱学森这种不向困难低头的高尚品质?而从中我学了: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只要一次次从失败站起来,一遍一遍的尝试总会成功的!

  在我的生活中也经常有发生这样的事情。记得那时候正是流行滑板的时候,我看小伙伴们个个成天都拿着一个滑板在小区里滑,听他们说玩这个滑板啊可爽了,速度可快了,于是我也叫爸爸妈妈给我买了滑板。刚刚买来时我天天学,可是一次次的摔倒我的屁股都青了,越来越痛,于是我十分沮丧,既然我这么久都学不好,我看啊还是放弃算了。可是,过了几天我还是看见了好多伙伴都在玩,我羡慕极了,还好多次来叫我和他们一起玩。这时我忽然想:看鲁滨孙他流落荒岛都没有放弃,还是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乐观向,最终他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回到了英国。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学成,经过三天的苦战与同伴的教导我终于学成了,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在道路上自由的滑行玩耍。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方风顺总会遭遇失败,坎坷或挫折,如果你用乐观来对待生活,不向困难低头,这样你的人生道路之上一定会走的更加精彩,更加顺利!

  钱学森读后感(二):

  今天,我们学习了《钱学森》这篇课文,感触颇多。

  这篇文章介绍了钱学森的地位与价值以及他的爱国情怀。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来赴美留学,师从冯。卡门教授,成为他的得意门生与助手。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我们所向往的生活,但他并没有满足,他一直想回国,他认为他是应当回去的。但是,他的回国路受到种.种阻挠。终于,他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我觉得,钱学森是一个热爱祖国的科学家。不管在美国的生活有那么富裕、工作条件有多么优越,但他不被这些诱惑所迷惑,他经过重重阻挠,终于回到了他的祖国。我们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像钱学森那样有才华、有知识的人,为祖国做贡献。我们不管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啊!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热爱祖国的人,如詹天佑、巴金、姚明等。有一次,记者问姚明:“你什么时候回美国?”,姚明马上纠正:“是去美国,回中国,而不是回美国。”一个“去”,一个“回”,就足以看到一个人的爱国情怀。我认为,热爱祖国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品质。歌声中唱到“爱祖国,爱人民。”显然,热爱祖国是我们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

  我们要热爱祖国,好好学习,为我们亲爱的祖国增添光彩。

  钱学森读后感(三):

  最近我读到一本好书,即山西出版社出版的《钱学森手稿》。这本书是钱学森同志的学生郑哲敏送给我的,他是这本书的主编。郑哲敏同志告诉我,学森同志当年在美国长达20年学习和工作的手稿,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钱学森在美国的同事和好友弗朗克马勃教授,在学森匆忙回国以后,细心收集、整理并长期妥善保管,于上世纪90年代送给我国的。这是一份难得的世界科学精神的宝贵财富。我虽不懂得英文,也不懂得力学专业知识,但看到学森同志当年做学问时写得清秀流畅的一串串英文,工整严密的数学公式推导,大量复杂的数值计算,严格规范的作图制表,再加上编者通俗易懂的中文说明,使我看到了在《手稿》中所体现的闪闪发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它使我这个曾经在科学战线工作过的老人,边读边想,勾起我许多美好和幸福的回忆。

  记得我与钱学森同志第一次见面,是后在北京阜成门外的西郊宾馆。当时有200多位科学家聚集在那里,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研究制订我国12年科学规划,即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我作为郭沫若院长的助手,主持中国科学院的日常工作,并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秘书长。刚一上任,陈毅元帅就谆谆告诫我:“各学科的负责人,是科学元帅(意为科学大师),绝不要从行政隶属关系来看待,要从学术成就来看待。尊重科学,首先要做到尊重学者。中国的科学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定要重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这段谈话对我教育至深,至今仍记忆犹新。它成为我在科学院工作的座右铭,也成了我与钱学森同志及众多科学家建立深厚友情的.思想基础。

  当时,钱学森同志是力学所所长,还担任12年科学规划综合组组长。那年我42岁,钱学森同志长我两岁半。40多岁的他,身材不高,宽阔的脑门下,一双深邃睿智的眼睛,白静的脸庞透着秀气,思维活跃,知识渊博,离开祖国20年之久,仍说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浓重的京腔京味,使我感到惊讶。他所作的关于核聚变的精彩,令人眼界大开,使大家看到了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

  钱学森读后感(四):

  钱学森是世界的“中国导弹之父”,他的技术让我们佩服,但他的爱国精神更让我们佩服。

  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回到了让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钱学森不因为自己的优厚的待遇所动,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看出钱学森的爱国热情。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他们边赏月,边倾诉思乡情怀。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格外兴奋。此刻,他向同学们袒露心迹:早日回到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没有钱,现在回去,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说,我们日夜盼望着,就是祖国能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创造。我们应当回去。

  钱学森说的两句话让我深受感动,钱学森时刻想念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让我感动,使我深切感受到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

Copyright © 2008 www.zwg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好作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00724号-7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