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有感(精选10篇)

读《史记》有感(精选10篇)
时间:2023-07-05 07:07

  读《史记》有感(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的纪传体通史,体现了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无论是体例还是写作风格都影响着后代史书的撰写和编纂。作者司马迁出生贫穷,身世坎坷,忍辱负重,谨承家业,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秉笔直书的责任感,写作了伟大的《史记》,客观地纪录中国朝代的兴替,恰当地评价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再现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社会画面。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史记故事》里,记载了许许多多令我敬佩的人,他们有血有肉,热爱祖国。其中屈原和介子推是令我最为敬佩和感动的两个人物。屈原是一个爱国诗人,他坚贞不屈,刚正不阿,最后投江而亡,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被这种爱国主义行为深深感动着。介子推是重耳的忠臣,他跟随重耳,和重耳一起受难之时,曾经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重耳吃了肉汤渐渐恢复了,过了几年,重耳又做上了国君,他把当时跟他一起受难的人都升了官,唯独忘了介子推,众臣都为介子推打抱不平,要他去领赏,介子推不去,带着它的老母亲隐居绵山,当重耳想起介子推,后悔不已,便放火烧山,只留一面出口,好让介子推出山,等了半天,介子推没有出山,重耳进山看到介子推背着他母亲烧死了,介子推在旁写了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介子推这种舍生取义,不图回报的行为令我感动。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是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文学名著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继承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

  读《史记》有感(二):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画卷,在这部画卷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史。

  这是一部说不尽的“史家之绝唱”。

  在司马迁笔下的每个人都栩栩如生,他也将自己的看法融入这本书中,他饱含热情地歌颂了贤君敬畏上天,修行德政,为民谋利的历史业绩;又无情地贬抑了昏君的刚愎自用,拒谏饰非,荒淫无度,迫害忠良,残害百姓的暴行,情节跌宕起伏,让人回味无穷。

  读《史记》使我认识了为国驻守边疆,上战场多次的卫青,霍去病;生灵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陈胜吴广;紧急危难中,无所畏惧的蔺相如;流亡在外却终登皇位的重耳……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又一次的震撼着我。

  读《史记》有感(三):

  我敬佩司马迁能把《史记》写得那么深动,敬佩《史记》当中的每一个英雄人物,敬佩中国拥有那么丰厚悠久的历史。

  在《史记》这本书中,使我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是:《将相和》。这则故事主要讲了: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壁归赵;又培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总而言之,在《史记》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中国伟大的五千年的历史,同时,我还懂得了不少的知识,收获了不少硕果。我认为,《史记》这本书值得一看。

  读《史记》有感(四):

  结合《报任安书》重读《史记》,我又了解了许多。

  司马迁为李陵的投降而辩解,最终皇帝听了狱官的意见,将司马迁施以宫刑。在狱中,司马迁想了许多,他在书中表露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的生死观。他说明自己没有自杀的原因是“恨私心有所不尽”。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理在心底,重在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业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正是他有强烈的责任感,他才能继续坚持下去,没有了责任感,任何事情都无法很好完成。

  在《报任安书》中,他也说明了自己成书《史记》的原因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认为自杀的后果是“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确实非常杰出,完成了这两项使命而“成史家之言”。他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史记》中的人物描绘得十分生动,这其中也表露了司马迁的心声。《报任安书》中的一句说得好:“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这句话充分表明他写在书中的这些人都是非同寻常的人。陈涉是组织起义军反抗暴秦的人,虽然失败了,但是司马迁将他列为“世家”以此彰显他的功劳。在刺客列传中,虽然豫让、荆轲都刺杀失败了,但是司马迁坚持为他们作传,正是因为他们都是非同寻常的人。尽管他们死了,但是他们死的“重于泰山”。

  “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己容。”在《史记》中许多谋士都因君主的怀疑和猜测而离开了先前的君主。司马迁也因为自己内心的悲愤和痛苦,在《报任安书》中表达了对汉武帝的刚愎自用不无微词,发出了“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的感叹。表明自己怀才不遇,认为武帝只把他看成一般人对待。

  在《史记》中,人物的对话、神态都包含了他的见解。在记述故事中,经常有“太史公曰”的字眼,话中常饱含司马迁的内心真情,也是为自身在鸣不平。有时,作者的语言风格又变了一个味儿,是太史公在为他们的处境而感叹吗?大概这就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表现吧!

  再读《史记》总有意外的收获,那语言文字,胜于离骚,揣摩,总有精彩的发现。

  读《史记》有感(五):

  国庆期间,我迷上了《史记》这本书。里面的故事内容,百看不厌,令人浮想联翩。有:卧薪尝胆、草船借箭、空城计退敌……

  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项羽火烧阿房宫了。项羽进城第一件事就是‘烧皇宫’,一把火整整烧了三个月,我的天啊!这哪是烧皇宫呀?分明在烧秦岭吧!皇宫都是用秦岭的树木建成的呢!

  还有诸葛亮,他的神机妙算可算一流!……来讲讲他的《草船借箭》吧。说的是周瑜嫉妒诸葛亮,想把他置于死地!周瑜以军中缺箭为理由,让诸葛亮在十日以内造好十万支箭,然而诸葛亮却说:只需三日就可!并在第三天凭借他的神机妙算,趁着大雾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有些人为什么有嫉妒心呢?那就是怕别人超过自己喽,不然呢?当别人有好的成绩时,说明别人做出了努力,得到了应有的赞赏和回报。

  当我读到《草船借箭》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嫉妒心不也是有吗?!如果成绩下来没考好,不是先分析自己的错题,而是先问周围人的分数,比上一比,为什么有的人会比我考得好?唉……难道就不该从自身查找原因,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吗?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从自身出发,在学习中‘取长补短’,不要让自己嫉妒别人,给自己留下‘遗憾’!

  读《史记》有感(六):

  星期三下午,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我一人独自在家,坐在沙发上,看完了一整本《史记》。

  《史记》这一本书记载了72个历史故事,有什么:大禹治水、五张羊皮的故事、楚庄王一鸣惊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周亚夫驻军细柳营等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就是“吴起爱兵”了!

  “吴起爱兵”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吴起是卫国人,家中富有,后来辗转到了魏国,当了大将军,统帅兵马。吴起带兵打仗,很得士兵拥护,吴起平易近人,爱护士兵,士兵都很尊敬他。有一次,吴起发现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一个脓疮,吴起毫不在乎地用嘴吸他身上的疮,想把里面的脓吸出来。这位受伤士兵的母亲反而哭了起来,害怕自己的儿子因这件事情而太效忠于吴起将军,担心连儿子死在那里都不知道了!

  “吴起爱兵”中的吴起平易近人,使得士兵们十分尊敬并效忠于自己 。我们也要像吴起一样,热心帮助他人,最终,一定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俗话说得好:“好心有好报”。

  这本《史记》让我懂得了不少的历史故事,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知识,《史记》真是一本好书啊!

  读《史记》有感(七):

  读了《史记》,我最深的感触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这些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刻有几个。

  一个是暴君商纣王,他虽然拥有好的口才,但他把这个才能用于拒绝大臣的进谏,他有强壮的身体,但他把这些力量都用于狩猎、玩乐之中,读到这,我的心隐隐刺痛,为商朝感到悲哀,明明商纣王有这么好的资本,完全可以好好地治理国家,让国力越来越强大。最令我吃惊的是,当忠臣比干劝说他的时候,他却“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主意,他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难道你是圣人么?我要看看你的心有几个孔!”说着,他就拔出剑,剖开了比干的胸膛,把比干的心脏当着众臣的面挖了出来!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对商纣王如此暴虐的行为深恶痛绝,可以想象,当时的百姓多么痛恨这个商纣王。当周国的首领—周武王和纣王交战时,纣王的百姓、奴隶们竟然发过来攻打商纣王。结果当然不用说了,周武王赢得了民心,大胜而归。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理!

  《史记》的第四十二章也讲述了类似的道理,郑国的国君与妻子姜氏生下了两个儿子,但姜氏偏爱二儿子,厌恶大儿子,因为她生大儿子时难产。当长子生继太子位时,姜氏就不高兴,她想让二儿子段继位,于是在生登基时强迫生把京邑封给段,然后,让段在京邑暗中操练兵马,然而这一切长子生都看在眼中,但他不动声色。段听说他没反应,便进一步与母亲商量他篡位的奸计,准备内外呼应。读到这,我的心不由紧缩,生怕二儿子段会得逞。结果并非如此,生在段攻打京城时,拿出最精锐的兵马和段决一死战,结果生大胜。段的荒淫无度使百姓非常厌恶他,所以最终生保住了王位!

  《史记》中类似的历史事件很多,他们都让我领悟到一个真理:正义永远能战胜邪恶,得民心者得天下!

  读《史记》有感(八):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屹立在茫茫大海中的灯塔。我就特别的喜爱读书,因为读书可以让我变成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妈妈在暑假期间给我买了一本青少版的《史记》故事,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

  《史记》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纪传体通史,体现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作者司马迁忍辱负重,瑾承家学,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兼笔直书的责任感,写作了伟大的《史记》。它恰当的评价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再现了当时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画面。被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騒。”

  读《史记》有感(九):

  在刚刚过去的一学期里,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史记》。

  这本书是汉代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皇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书中依照本纪、书、世家、列传这四个体例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描写手法上,笔触细腻,引人入胜,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真是一部史学和文学价值极高的鸿篇巨制!其中,我最喜欢《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和礼书。越王勾践世家讲的是吴国和越国交战的事情。吴王阖闾逝世后由即位儿子夫差,吴越两国争锋,越王勾践最终灭掉吴国,越国的功臣文种却因不舍千两黄金被越王赐死,范蠡功成身退,免去一场杀身之祸,范蠡的长子救二弟却因不舍千两黄金而只身回齐国,导致二弟丢失性命。我们要像范蠡一样,有他这种明智、聪明、机灵的头脑。礼书告诉我们:我国自古是一个讲究“礼”的国家,有“礼仪之邦”之称。礼是制定各种行为规范,礼是一种调养,礼是人际等级关系的标准,礼是调和人际的最高标准。所以,我们要有礼仪,比如:见到老师、家长要主动问好;客人来了,要打招呼,并给他们端水,招待他们……这是最基本的礼仪,我们必须要遵守。这本书还描写了许多人物,以及他们的事情,还让我从他们的故事里懂得了道理。伯夷的故事让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品行高洁的人;管仲的故事让我懂得了我们要为国家多做贡献;老子的故事让我懂得了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还让我想起了五年级上学期学过的一篇课文——《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也对我们讲述了道德的重要……这本书还以事件为中心,用叙述故事的方式将原著中的史料编写成书。同时,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了一些评述和民间传说,是人物更加立体,情节更加生动,让读者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逐渐增强爱国精神!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爱国的道理和历史知识以及古代文化传统文明,真是一本好书啊!

  读《史记》有感(十):

  这是一本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之间五百年的历史,这是一本由司马迁花费18年光阴写成的书,这是一本记载了所有价值连城的文物如兵马俑,西汉·玉舞人,三轮铜盘,这是一本写的由被王朝统治5000年之间的历史,这是一本······

  我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 卧薪尝胆 讲的是:当吴王赦免越王勾践后,勾践回国后,把苦胆挂在座位上,吃饭时舔舔苦胆。亲自耕作,夫人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也从不穿华丽的衣服,对贤人谦卑有礼,招待的宾客热情诚恳,救济穷人与百姓同甘共苦。七年后,勾践始终抚慰自己的士兵与百姓,寻机报复吴国。吴王因打了胜仗不管朝政,越国富足,吴国衰落。四年后越国攻打吴国,一次又一次,吴国疲惫不堪,越国大败吴国。

  我们做人应像勾践一样,失败了再爬起来不要气馁才会成功。

  我从这本书中知道了:我们公元几百年前我们祖国的兴旺;我从这本书中知道了:我们公元几百年前我们祖国有许多爱国的人,有:郑成功,司马迁,陆游······我从这本书中知道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祖国的养育之恩。

Copyright © 2008 www.zwg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好作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00724号-7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