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桥作文1000字(精选3篇)

家乡的桥作文1000字(精选3篇)
时间:2023-02-22 00:33

  故乡的桥 篇一:

  故乡是一个百余人的村落,正好在要道上,南北方向,街道式建筑。我家居村北最上头,属相对较为空旷的一处独立门户,座北朝南,冷天北风少,热天南风大,且视向远,村里人都很羡慕。门前百余亩稻田,由翠绿到橙黄,是麻雀、燕子的理想嬉戏之所。偶尔也有白鹭、天鹅等珍惜鸟类光顾。春来秋往,总能欣赏到大雁在湛蓝天空一字排开的美丽掠影。稻田尽处,山色空朦,树木葱茏。

  清晨,金鸡报晓,曙光初升,山水间云雾缭绕,村落处袅袅炊烟。这时,我多半会睡眼惺忪地挑着一担水桶,踏着蜿蜒的田间石板路,来到离家三百米开外的一处水井边挑水。水井在一座小溪桥边,旁边并排长着两棵大柳树,因为生长在水边,格外枝繁叶茂。从远处看,有如一团静静的飘而不散的烟雾,又如一对披着轻纱的好姐妹,她们手牵手,肩并肩,风静时,婷婷玉立,风来时,翩翩起舞。

  还好,水井在小桥这边,挑水不要过桥。那时我年龄尚小,一担大水桶是不能盛得太满的。不过,为了迎得大人们的夸奖,为了给自己“挣面子”,每次都会尽量盛得满一些。从水井边挑起水一起步,便要上三级台阶。上那三级台阶对我来说仿佛登泰山似的,双腿齐打颤,脸红脖子粗。一担水挑到家,气喘吁吁。这时,父母总会心疼地说:“挑轻一点儿,别压坏了身子。”

  从我家穿过村子,最南端有一条小河,我们当地人称之为“港子”。一座古老的双孔石拱桥顺理成章地把这片并不古老的村落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听老人们说,这座石拱桥是由当时村子里的三位寡妇捐资建成的。“因为前世做了恶事,所以这世才死丈夫。”她们为了所谓的“赎罪”,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多年积攒后才建成此桥。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条南北向的通行要道,有如今天的京广铁路一般的繁忙。桥的一端生长着一棵近百年的古樟树,因为附近路上没有凉亭处,桥上便成了路人歇脚的好地方,也是村里人休息乘凉的好去处。每到夏天的中午,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不约而同地来到桥上,先是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然后便是开始跳水游戏。大家脱光衣裤,露出圆圆的屁股,不知羞怯地排好队伍,一个接一个从桥上纵身跳下,看谁的姿势最美,看谁击起的浪花最小。然后又开始比赛游泳,打水仗……

  如今,偶尔回去,也定会到那座桥上去走走、去看看。小河还是原来的小河,桥还是原来的桥,只是行人已经很少。随着水泥公路的四通八达,出行的人们都渐渐习惯了以车代步。还有,桥上再也不见了如我们年少时跳水的小朋友。只有那棵古老的樟树逐渐加刻着岁月的年轮,静静地似有遗憾地贮立在桥头……

  家乡的桥 篇二:

  家乡的府河上要建一座桥!

  消息如开坛的酒香,很快便在府河两岸散播开来,人们沉浸在惊喜和兴奋之中。桥啊!便利家乡人们的桥,促进府河两岸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终于有了音讯。

  家乡的府河,是涢水的一支。涢水在云梦的护镇分支,其中一支东南流,经长江埠,云梦和汉川的边界,过王家湾船匣,汇入汉北河的,便是家乡的府河。在长江埠到王家湾船匣之间的10公里的府河段面,此前没有桥,只有渡船,我童年的美好回忆都于这河和河里的船有关。

  在河畔长大的孩子没有不会游泳撑船的。夏天,我们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筑房子,我们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扎猛子,我们荡着小船去上街……走亲戚后回来,站在河对岸大声喊:过河啰!对岸的小茅屋里就走出一位老爷爷,慢悠悠地划着小木船来接我们,返航时,若自认为老爷爷动作慢,便会亲自上阵,船尾就分出两条明显的水线,呈八字胡扩展开来,小船如一头老水牛呼哧哧向前跑。

  那时,家乡还没有公共汽车,而河里的船,便是我们进城的交通工具。坐船,我们可以上到云梦,随州,下到汉川,汉口等一些更遥远的地方。在船上,我们可以欣赏到沿途旖旎的自然风光,还能听到外面世界的一些奇闻轶事,而脑海中忘不了的,是关于道人桥的美丽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镇上来了一位筑桥的道士,在鸡鸣之前要在府河上修一百座桥,筑成功了,这一百座桥便会永固不损。一天晚上,道人把桥从上游一直修到了下游的道桥镇,眼看这第一百座桥就要建成了,忽然,一声辽远的鸡鸣声传来,天边出现了鱼肚白,所有的桥在瞬间化为乌有。虽然这一百座桥最后一座也没有筑成,但道人的一片真心却感动了府河两岸的人们。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道人,把府河岸边的一个小镇取名为道人桥镇(现道桥镇)。

  这个美丽传说让我意犹未尽,为什么道桥镇就筑不成功这最后一座桥呢?以前,涢水的水主要从府河经过,上游的高山洪水在每年的五月会冲将下来,河水泛滥,水流湍急,要在府河上修一座桥并非易事。我想,那道人大概就是因为洪水才没有筑成这最后一座桥吧,定不会是那一声鸡鸣让道人功亏一篑。

  1958年府河改道,再加上两处人工河道的开通,如山野丫头的府河在家乡人的梳理之下脱落如秀丽端庄的少女,袅袅娉娉。

  我在漂泊他乡的岁月,总情不自禁的感叹着桥的发达给当地人们带来的便利。那陆地上的立交桥,那江河上的铁路桥、公路桥等,无不缩短了地与地之间的距离,加速了城与城之间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没桥的府河给了我许多童年美好的回忆,但心中却依然渴慕着什么时候家乡也能有一座桥。改革开放之后,府河上游陆续有公路桥,铁路桥建成并开通。但在家乡的府河上,仍没能建起一坐桥。

  今天,昔日的道人没能修起一座桥的地方道桥镇也要筑一座桥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心情激动。盼来了,终于盼来了,我梦中的桥!我家乡的桥就要开工建造了。

  2007年的冬天,道桥镇府河大桥奠基时,府河两岸的人民走上河堤,目睹这欢欣鼓舞的开工仪式,共同祈祷着大桥的顺利施工,一起期盼着大桥能早日竣工。

  欢歌起舞,鞭爆的噼啪声把人们的喜悦心情带上了碧海青天。

  家乡的桥 篇三:

  老家在六三年以前属于河北省吴桥县,后来以河为界,划归山东。河是碱河,也叫四女寺碱河。起先河上没有桥,来往要坐船,后来修了一座木桥,一场大水后,木桥被冲垮,又改坐船,直到一九七九年,修建起了现在的水泥钢筋结构的大桥。

  姥姥家在河北,所以对过河颇为在意,母亲年轻的时候回娘家基本以坐船为主,那时河水汤汤,河床宽阔,坐在小木船上,竟有风雨飘摇之感,母亲说哥哥小时候一上船就特别兴奋,而她自己却常常感觉眩晕,战战兢兢,桥的修建,对母亲来说显得更加迫切,所以等桥竣工后,母亲在桥头烧了香,保佑家人过桥平安。

  桥墩为圆水泥柱,简单朴实结实,小时候夏天几乎每天中午都会泡在河里,河水从南往北,蜿蜒入海,我们在桥下游泳,以桥墩为根据地,从桥墩跳下河,奋力逆水前游,然后放松全身,浮于水面,顺流而下,各人看准一个桥墩,冲到跟前,就抱住桥墩,如此反复,累了,就爬上桥墩,坐在桥墩上小憩一会儿。一个夏天,小伙伴们晒成了黑泥鳅,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游水本领,直到今天,我在泳池里也还在吃老本。

  桥下的河滩,是我和小伙伴们的游乐场地,夏天,桥下特别阴凉,我们将草筐放下,在阴凉地里做游戏,游戏不像现在城里孩子们玩得这样复杂,经常玩的有三个游戏,捉迷藏、赢草和讲故事,捉迷藏就不用讲了,赢草,每人拿出一把草,以扔镰刀定输赢,用拇指和食指夹住镰刀头,旋转扔出,镰刀正躺在地上一分,反躺在地上两分;刀头插地,刀把触地,与地面形成三角,三分;刀头插地,刀把悬空,刀头与地面角度在九十度以内,五分,角度达到九十度以上一百八十度以内,八分;刀背入土,刀把直直挺立,十分。讲故事跟现在也不一样,确切的应该叫编故事,因为谁也不能讲听过的,必须新编,几个人轮流讲。讲的好的就成了我们的明星,讲得不好的就只能当听众了。那时的故事都是抗战主题的,故事编的越曲折越离奇就越吸引人,日本鬼子死的越惨故事就越成功。现在回想,如果当时有记录,会产生更多抗战故事,如果我的小伙伴多读几年书,说不定文坛会多几位耀眼的明星。

  桥面宽五、六米,两侧有水泥栏杆,那时乡下没有柏油路,大桥变成了村里人最喜欢走的路,平坦坚硬又不怕下雨。每年初秋碱河都会发一次大水,现在知道是上游泄洪所致,水涨到据桥面只有两三米的时候,村民们拿了长把的钩子和耙子,站在桥面上打捞上游漂下的东西,有木料、蔬菜、西瓜、蒲苇等,我从不敢在这时上桥,一是母亲不允许,二是因为站在桥面上看水,感觉桥在飞速移动,像要被水冲走,异常吓人。

  最初,走过大桥的多是行人和手推车,后来是自行车和畜力车,走在大桥上,远远望去,是一派悠然闲适的气象,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再后来,改革开放土地承包后,农村闲置劳动力外出打工挣了钱,买了拖拉机、机动三轮车、农用汽车,大桥上显得热闹起来,也拥挤起来,桥栏杆不断被车撞断,桥面也显得不堪重负,出现了裂痕。过年回家,到大堤上散步,看到大桥,感觉像一位老人,以伤痕累累的身体,支撑在河面上,承载着由穷变富,由弱变强,由粗朴变洋气的村人的脚步,历经沧桑,无怨无悔。

  令人欣慰的是,三十年的大桥虽有些衰老破败,却依然屹立,不像现在,在建的大桥就可以垮塌,刚修好的路面就被压成花脸。走在桥上,脚步贴着粗糙的桥面,手抚摸着已被磨得光滑的桥栏,就像又走进了早已拆迁的老房子,倍感温暖。

Copyright © 2008 www.zwg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好作文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00724号-7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