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鬼妈妈》观后感范文(一):
电影《鬼妈妈》,又名《卡洛琳》,是一部改编自旅美英国作家尼尔盖曼的同名畅销书《卡洛琳》的布偶动画片。资料讲述一个名收卡洛琳的小女孩,随父母搬到新的城镇后,在新家的客厅里发现一个神奇的门,透过门后的通道,她到达了一个和现实生活完全一样的镜像世界(鬼魅世界),在那里她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小伙伴及邻居,但他们的眼睛都被缝上钮扣,鬼妈妈为了永久留住卡洛琳,准备给她的眼睛也缝上钮扣,卡洛琳在黑猫和小伙伴的帮忙下最后战胜了鬼妈妈,回到现实世界。
“鬼妈妈”,很难想象一部儿童片会用这样有些恐怖的名字,说老实话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一部午夜惊慄片,怎样也不会想到是一个儿童片,这部片子在美国也是在今年2月才公映,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公映,我想中文版本还是译为“卡洛琳”本来的名字为好,虽然平庸了一点,但至少透过片名,就能让中国观众了解其是一部好莱坞动画片,即使不是迪斯尼出品,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如果用“鬼妈妈”这样的片名,其本意有可能是为了“出奇”,但也可能会吓倒很多小朋友(包括他们的父母),何况电影的资料并不是儿童不宜的恐怖片,取“鬼妈妈”这样怪名字,如果影响到电影的票房,也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鬼妈妈》一片,不但片名有些搞怪,而且电影的资料也是十分的诡异,也许是太西方元素,所以东方人理想起来有一些难度,如果父母亲带着自己的小孩一齐到电影院去观赏此片的话,父母亲最好事先做一些功课,否则会被孩子问的哑口无言的,父母亲连动画片都看不懂的话,今后在孩子面前还不威信扫地啊。不明白看过此片的朋友,看第一遍时有没有看懂此片,反正我是没有弄明白,个性是那个系在眼睛上的钮扣,根本不明白有什么个性的含意?还有所谓哥特式风格,还是之后上网搜索,才明白就是“鬼片”呀。也许我是多虑了,小孩子看电影也就是看个高兴、看个热闹,他们只要看到“好人战胜坏人”就心满意足了,根本不会去探索银幕背后的什么“大道理”。
如果真要试着诠释影片的主旨,我觉得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比较适合,所谓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出身时的婴儿的精神知识由本我构成,自我是透过父母的训练与外界打交道构成的人格一面,简单的说自我就是管理、掌控本我,不能让本我随心所欲,以至毁坏了自己。《鬼妈妈》的原著就是作者写给自己孩子的一本故事书,小说中的卡洛琳的父母十分忙,没有时间陪她玩,为她作可口的饭菜,所以对现实很不满,当然就渴望自己的欲望能够得到满足,所以就透过客厅里个性通道,进行了一个镜像世界,在那里她的父母对她十分的好,满足她的所有要求,当然小女孩本我的欲望是不可能无止境的得到满足的,所以她务必付出可怕的代价,最终她还是屈服了,控制了本我的欲望,回到自我的状态。因为儿童的人格正在构成、建立的过程,所以和父母亲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但也就是无数次的冲突后,孩子的自我得以构成,如果试图逃离父母亲的掌控,有能够带来的后果也就是灾难性的。
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该片的传统制作风格,导演摒弃了现代电脑制作工艺,严格按传统的逐格拍摄,这种怀旧风格也许只是为了和影片故事风格相一致,这部电影本身并不是靠技术作为其买点,因为在此之前的原著,已经是十分畅销的书籍。本片主要观众群锁定为儿童,所以采用布偶动画片的形式,如果采用真人表演,也不失为一部好的故事片素材,也许和《哈利波特》系列片一样,火爆全球电影市场,成为老少咸宜的大片。可惜的是片中的卡通形象设计的并没有什么特色,不可能产生什么经典卡通人物,唯一的也许就是卡洛琳的小伙伴韦伯,形象很是怪异,给人印象还算是较深刻,能够作为电影衍生物推向市场,其它的形象有的不仅仅一般,甚至有些令人厌恶,在卡通形象这方面该片能够说并不成功。
初中生《鬼妈妈》观后感范文(二):
动画片里展现的是小女孩真实的生活和梦境,在梦里小女孩有着自己独特的爱恨情仇和完美的愿望,导演透过这种现实与梦境结合的途径完全展示了小女孩在梦境里的思维。
在现实中小女孩能够一个人快乐而搞怪的玩耍,表现了了小女孩坚强乐观的性格,还有关于树枝和枯井表现了小女孩的好奇和奇特的思维,这些都在梦境里得到体现。对于父母的忙碌,小女孩是苦恼的。而对于父母,作为恋父情结的体现,对于母亲,小女孩是内含敌意的,对于父亲的爱,体现为父亲的被迫和母亲对父亲的强迫,这样所有的恨意造就了梦境里鬼妈妈这个最大的反派。
第一个梦境的思维,引起主要是因为那个长的像小女孩的娃娃让小女孩思索着原因,和父母的不关心让自己苦恼,然后,在梦境里,小女孩给娃娃也给自己制造了一个自己心中完美的世界,满足了一些快乐的愿望,因为刚搬家的新鲜感小女孩这时的情绪还是快乐的。
然后是第二天的生活,遇到一些人,小男孩想进粉红宫殿的愿望,关于小男孩奶奶的妹妹失踪的思索,都造成了第二个梦境的出现。能够从中看出小女孩对所遇到的人一些奇特而完美的愿望,有期望小男孩不那么喋喋不休而且可爱而听话的愿望,有期望叔叔的演出圆满成功的愿望,期望那对奶奶变的年轻而团结的愿望,有期望。当然这其中最大的愿望还是父母的关心,和期望好好打扮新家的愿望。
这个梦还没有做完,梦醒了。然后因为买衣服的不顺心,影响到小女孩的情绪,还有母亲出去时说的话多少还是感动了小女孩的,在梦境中小女孩已无法应对另一个女孩,更为自己有着这中思维感到羞愧,还有对小猫的嘲弄的羞愧,然后接连着对失踪的小女孩的思索,还有对父母长时间外出的担心,结合成了第三个梦境。因为情绪变的不好,这使得梦境里的材料在色彩和善恶上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关于救赎,体现了小女孩内心期望被父母和异性认同的愿望。这梦境里有许许多多的细节,很多都是小女孩在现实中记忆的综合,有机智,有勇敢,有害怕,有喜欢,许许多多,都表现了小女孩对这个世界,对父母,对邻里,对异性的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
透过这些现实和梦境的比较,会发现,小女孩透过对所处环境的思索,慢慢成长起来,更加完美的应对着这个世界。
梦里的世界何尝不是一种思考,小时候的自己更是着迷于这种奇特的思维方式,慢慢的透过这些长大起来。明白了更多,也能够思索更多,把这个世界看的更加清楚了,没有了很多的迷惑,但也失去了很多的色彩。这是成长所务必的,还是社会所务必的呢?我们是追求梦幻般的完美,还是清晰的现实呢,这大概是一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吧?
初中生《鬼妈妈》观后感范文(三):
女孩卡罗林一家搬进了一个新家里,卡罗林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功夫去细心理会卡罗林,而且他们做的饭菜也很槽糕难吃,渐渐地卡罗林就很讨厌他们。
有一次,卡罗林在一片荒野上发现了一口进,并认识了男孩歪脖子,也认识了楼下两位邻居太太。
一天清晨,卡罗林收到了一个和她一模一样的布娃娃,但她并不知道寄布娃娃的人是谁。
她有一次帮她爸爸数新家的窗户和门时,她突然发现了有一道很小的门,于是她小心地用钥匙打开了小门,发现里面只是一堵墙,令她很是奇怪。
在搬进新家的第三天晚上,一只小老鼠“吱吱”跳进卡罗林的房间,并把卡罗林引到了小门前,女孩打开了小门,竟然发现石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条隧道,卡罗林好奇地钻了进去,猛然发现自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儿,所有人的眼睛都是纽扣,在这儿,也有卡罗林的父母,他们的眼睛也是纽扣,还自称爸爸二号和妈妈二号,这里的爸爸妈妈,他们饭菜做得很好,对卡罗林也特别好,这让卡罗林很喜欢这里,因为在这里,她想干嘛就能干嘛。于是,每到晚上,她就不由自主爬进那个隧道。
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妈妈二号想把卡罗林的眼睛也换成纽扣,卡罗林突然觉得害怕了,她就推托想睡觉,因为她知道,上两次只要一睡觉就会回到现实的家中。可这次好像不行,她睡了一觉以后还是没有回到现实的世界里,卡罗林急了,跑到那个小门前,可她发现平时温柔地妈妈二号此时已经变成一张鬼脸,恐怖地堵住小门。
当时,我真为卡罗林紧捏一把汗,看着鬼妈妈的摸样,我的身上也吓出一身冷汗,为什么妈妈二号变化这么大。
接着,卡罗林就被鬼妈妈扔进一间牢房,在这间牢房里有三个人形幽灵,这些幽灵对卡罗林说,他们之所以变成这样都是因为鬼妈妈,她靠那些娃娃的眼睛来窥视我们的不开心,最后他们被鬼妈妈安装了纽扣眼睛,结果他们的元气被鬼妈妈吸光了,所以被囚禁在这里。
就在卡罗林悲伤后悔的时候,她的好朋友歪脖子二号救了她,帮助她钻出了小门,回到了现实世界。
可是,当卡罗林回到家以后,发现她真正的爸爸妈妈不见了,她就躲在被子里面小声地哭,哭着哭着就睡着了,还是歪脖子的黑猫叫醒了她,告诉她,她的爸爸妈妈都被鬼妈妈捉去了,卡罗林此时才更加醒悟。
看到这里,我也感觉到爸爸妈妈的重要性,平时,父母严厉地时候也是这样不喜欢,现在没有了,才懂得父母的重要,哎!为什么要到失去的时候才懂得拥有呢!
勇敢地卡罗林决定救回父母,她又来到了让她心惊胆战的非现实世界,和黑猫,歪脖子一起救回了爸爸妈妈,最终邪恶的鬼妈妈被消灭了。
真是让人紧张地电影,我们要懂得父母的重要性,不要以为表面上对你好的人就是好人,有可能是笑里藏刀。我们的父母表面可能对你很严厉,但他们是真心爱你的。
同时,我也对卡罗林这种知错就改,勇敢面对邪恶的精神所感动,我真佩服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