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英雄主题征文疫情(一):
四年级苏津锐
每个人心目中都藏有英雄,是爸爸、妈妈,还是故事里的王二小、董存瑞、雷锋……呢?我心目中的英雄是——刘胡兰大姐姐,来慢慢听我讲讲呗。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刘胡兰就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站岗,放哨,还送情报呢?多厉害呀,表现十分勇敢,那时她才10几岁。
1945年10月,刘胡兰背着家人参加了妇女解放培训班,后来担任了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报名参军。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反动村长石佩怀处死,阎锡山匪军决定实施报复行动,家人却说撤退但她仍坚持。1947年1月11日,国民党却突然包围了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国民党千方百计让供出同党,但刘胡兰却百般不从。这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事迹,她用她弱小的肩膀扛起了巨大的责任,用她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了她的决心。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刘胡兰大姐姐。毛泽东爷爷用“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来纪念刘胡兰大姐姐,刘胡兰大姐姐也曾经说过“怕死不当共产党”。
我心中的英雄主题征文疫情(二):
廖逸凡
《拼渐冰生命与疫魔竞速》
一个微胖的身材,一个圆圆的脸蛋,一双小小的眼睛,一头短短的黑发,一个宽宽的脑门,勾勒出我心中的英雄——张定宇院长。
他,被称为“人民英雄”,与陈薇、钟南山一起步入人民大会堂,从视频中我们注意到他的双腿与别人走路有一些差别,那是因为他身患渐冻症。当他在2018年被确诊为渐冻症后,从其他医生那儿了解到自己前方的路已经不长了,他没有从此沮丧、失意,而是用更加拼命的态度冲锋在全院医护人员的面前,为阴云笼罩的武汉市,又亮起一片蓝天。
当他的妻子也被新冠病毒感染后,他只能依然在各病房内迈着高低不平的腿,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个病房中,正如他那句名言“我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为什么不能让生活更丰满呢?希望在大瘟疫胜利的时刻,我能用残缺的身体燃烧出微弱之光,疗愈世间的伤痛。”
回思我们自己,钟情于各种吹弹歌舞的明日之星,不管学业去赴一场价格不菲的演唱会,痴迷于大批层出不穷的网络红人,对于耸人听闻的流言蜚语津津乐道,忘我于一波又一波的电子游戏,在画质精美与动作炫酷中穿梭,在这个本该拼搏的年纪,做着七八十岁能干的事情,我们需要这个青春有何用?
再看看张定宇院长的背影,脚步蹒跚,但内心坚定,脊背微弯,但精神笔直,以渐冻之躯,支撑起一颗赤子之心,用微胖的身体坚持着丰满的精神家园,厚厚的护目镜下是那双有神的双眸,洁白的防护服下藏不住那个愿为国捐躯的虎胆龙身。
如果我们心中的英雄是这些“感动中国人物”。那么这个沧桑的民族会如朱雀浴火展翅重生;如果我们心中的英雄是那些“改革先锋”,那么这个崇高的民族如玄武破水再显尊容;如果我们心中的英雄是那些“道德楷模”,这个英勇的民族会如白虎威啸山林;如果我们心中的英雄是这些“时代楷模”,那么这个伟大的民族就会如青龙御云扶摇千里。
放下手机,昂起头,向前看张定宇、钟南山这些开路提灯的时代引领者。转过头向后看着邓小平,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这些拾基铺路的革命先辈,不要让我们成为别人口中的垮掉的一代。
定下心中英雄,重立心中明志,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的血脉。
我心中的英雄主题征文疫情(三):
六年级:庞腾媛
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我从中体会到了这位年轻的战士不畏牺牲、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
文中写到:那一天,天还没亮,邱少云他们连就摸进“391”高地,潜伏在敌人阵地前沿的山沟里。到了中午敌人感觉到他们不安全,于是,就用上了他们的看家本领——“火力警戒”来搜索。不好!火在邱少云身上烧起来了。当时作者就在邱少云身旁,他看着这位只有21岁的年轻的战士心里想:“要是邱少云跳起来打几个滚或自己跳过去扯掉他的衣服都可以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就会被敌人发现,我们的计划就会落空。”此时,作者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又忍不住不看。从这里我看到了作者十分复杂和痛苦的心情。他的心里非常的矛盾,不知道是救还是不救,如果救的话后面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不救的话又不忍心看着战友被火烧死。这时我的心和作者一样:盼望出现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文中最后写到:这位年轻的战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他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在“391”高地的战斗中光荣牺牲了。
我们应该谨记邱少云的精神。我们也应养成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学习的作风。因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像邱少云一样的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
我心中的英雄主题征文疫情(四):
涂嘉怡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题记
我看到“英雄”这两个字时,第一反应就是蔡晴川,这位英雄的事迹,并不像其他大事迹那般惊世骇俗,但对那个年纪的我来说,是场深深的震撼。
蔡晴川,湖南石门人,革命烈士。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同年10月在广东大埔三河坝战役中牺牲。
百科里只有这样寥寥几笔,道尽了他的人生,但每一个字都含着深重的故事,绝不是表面的轻描淡写。
知道这位英雄,是在电影《建军大业》里……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同时也拉开了蔡晴川短暂而又瑰丽的一生的序幕。
随后他参加的三河坝战役,是由朱德领导不到三千人对战国民党钱大钧两万人,这场单人数就足够触目惊心的战役,过程也同样触目惊心,压制性的炮弹,一大片一大片地杀人,一阵轰炸后,血汇流成血色的河流淌在三河坝上挖出的防弹沟中。
为了让更多的人活着,朱德决定留下三百人继续驻守,其他人离开。蔡晴川主动请缨,铿锵的话语表达了他的坚定,这声响彻了三河坝的天空。
接下来的战役,无需多言,只剩下了“死守”二字,蚂蚁一般密密麻麻的人冲来,密集的枪击很快就让蔡晴川受了伤,炮弹炸出的耳鸣让他什么听不清,只有朱德长官临走前说的“做壮士,不要做烈士”重复播放着。
可他还是做了烈士。
沾着血污的手拉下引爆器。满地炮弹炸开,烟尘扬起,像一场浩大壮烈的尘色烟花,葬下无数英魂。他的血洒在这片他深深热爱的土地上。
十月,鸭青色的天万里无云,秋天才到来。
蔡晴川在这场注定会败的战役中付出了他最后的努力,用他年轻的生命,为国旗染上一片鲜艳的红。
我们这个年纪的青少年们,如今丰衣足食的生活,何不是先烈们的鲜血浇筑而成。感慨阿富汗,还有叙利亚等在战争中的国家,“你不是出生在和平的年代,而是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是千千万万个像蔡晴川一样的英雄们洒热血,才让我们可以安心坐在家里、教室里,无须担心炮火会突然袭来。
所以我们更应该勉励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我们新生的生命,建设祖国,强大祖国,延续先烈的“工程”,做“幸存者”——“幸存者就是,你得把死的人的生命活出来,只有这样他们才没有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