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游记(一):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同学家一起去游了两个大草原,河北坝上草原和内蒙古贡格尔草原,见识了我们祖国的博大,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妙。
8月18日,经过了两天的车程,翻山越岭,我们到达第一站坝上草原。路旁有大片姹紫嫣红的格桑花,我们忍不住停车跑到花丛边,仔细欣赏这大自然的恩赐,花朵有白色的、浅粉的、深粉的、浅紫的,玫红的……,在绿色的原野里显得更加鲜艳夺目。以前听说格桑花漂亮,今天终于见到了,比我想象的还要美,看着摄影师恋恋不舍的样子,有人说这两天格桑花多着呢!很快就看到大片草了,这里看着一点也不像草原,倒像一个野花花园,各种形状的野花在这里遍地开放,有白色的,黄色的,浅紫的,浅粉的……“噢,!什么东西这么扎人?”我生气地喊道。同时蹲下来仔细观察这个扎人的“罪犯”,微风吹来,这株植物微微摇动身子,不停地向我点头,好像在说对不起,刚才的怒气全抛九霄云外了,她身上还有好多红果子,像挂了身小灯笼。我们在小山坡上采野果子,编野花束,玩了一会儿,上车准备下一个目的地。在车上发现裤子上粘了许多小刺,逐个捏下来看,原来是野花野草请我们带她的孩子们去远行。植物这样传播种子,真有意思!天色逐渐暗下来,夕阳下路边一片片金灿灿的葵花园很美,被车子毫不留情的抛到脑后。
夜里,听爸爸说我们到了内蒙古自治区,下车后明显感到一丝丝凉意。在赤峰住了一夜我们赶到克什克腾吃午饭,那里有热情好客的蒙古人,准备了热乎乎香喷喷的奶茶,大块大块的手撕羊肉等,蒙古味儿真浓,连饭馆墙壁上挂的都是羊皮画,几乎所有的商店招牌街道牌都有蒙文标注。饭后很快到达贡格尔草原,放眼望去真是一幅精美的图画,公路上很少有车辆,旁边是娇艳的格桑花,隔一路沟,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白墙红顶的小房子,成片的风车,远处连着天,湛蓝湛蓝的天空上飘着几片洁白洁白的云朵。捏了捏腿,有点疼,这不是梦。越往深处走草越漂亮,有牧民正在收割牧草,收割后草原是绿油油的,没有收割的是金黄色的。噢!那里还有蒙古包呢!像一朵朵小蘑菇散布在草原上。找了家牧场,我们停下来。牧场里有只小羊,前半身是深棕色,后半身是白色,在篱笆上栓着,旁边还有条狗,站在阳光里精神抖擞,很威武,还有花花牛和马。我们在牧民的帮助下骑上马,转悠一段,马还不停地点头,但感觉不是我想象的扬鞭策马飞奔在草原上,牧民说那样很危险,不敢玩。看着马儿全身棕色,油光发亮,尾巴摇啊摇,真可爱!下了马到牧民的蒙古包里看看,里边很简单,一炕一桌,晚上还得烧炕,里边牛羊味儿很大。牧民说他们这里每家都有几百亩牧场,几百只牛羊。接下来我们还观看了达里诺尔湖……
坝上草原美,内蒙古贡格尔草原更美!这里真是大自然赐予的人间仙境!
草原游记(二):
好像我暑期的每一次长途旅行都没有离开过草原。
汽车在群山峻岭中行驶,像是在一个个并肩而立的巨人脚下迤逦前行。视线也被封堵、挤压在群山之中。最后,当汽车绕着大山,沿着S形的盘山公路艰难上行,到达顶点,眼前突然之间一片敞亮,一望空阔,无边无尽。美丽的川西高原像一块绿茸茸的毛毯,无止尽地在眼前铺展开来。成群的牦牛和绵羊点缀其间。感觉自己的眼睛像是刚从囚笼里被释放出来的一般,无遮无拦,放任地搜列着眼前的一切。不会忘记当时车上人们不约而同的惊呼与尖叫,那份惊奇与赞叹,让血液喷张。
草原的清晨很冷,太阳没有出来,雾气笼罩四野。那种冷,在盛夏季节也会让你感觉到冬的恣肆。汽车在高原行驶,从车窗里看到一户草原的人家。穿着藏族服饰的妈妈屈身在房前开垦的菜地里忙碌,身后是低矮、破旧的房屋。屋前,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光着屁股,上身穿了件薄薄的脏兮兮的衣衫,赤着脚,踩着屋前冰冷、乌黑的泥泞里。孩子哇哇大哭,伸着小手朝着妈妈劳作的方向。
汽车行驶在雾茫茫的高原,突然驶进了原本只属于这户草原人家的清晨。妈妈将弯曲的身子,从小小的菜园里直起来,抬起头,用一种好奇的眼光看着我们,表情凝钝。孩子的哭声歇斯底里响在近旁,但妈妈一动不动,像一尊凝固的雕像,目光随着我们的车移动,目送我们的车消失在草原的雾气里。
在经历了初见草原时的兴奋、雀跃与惊呼后,当面对这个清晨车窗外突然闪现的场景,我开始不再说话,安静无语。但那一瞬间,有一种内心的触动我用语言无法传达。因着这高原的人与土地。是什么?我不知道,说不出来。
那低矮的屋,那没有表情的妈妈,那光屁股的孩子,那哭声,那眼神,那雾气凝重、寒意逼人的清晨,像一幅厚重的画,挂在了我关于草原的记忆里。那是一个雾气如轻纱一般永远袅绕的清晨。
第一次,我用眼睛触摸到草原的身体。
如果说,在红原和那拉提,草原让我感受到的是震撼和感动,那么在阿拉善看到的通湖草原,带给我的是苍凉。我意识中凸显的是草原生态的危机。沙漠近在咫尺,如游蛇一般伸吐着黄色的信子,觊觎并舔舐着草地。草稀疏且枯黄。处处是裸露在外面的沙化的地表。在通湖草原,亲眼目睹草原生态的脆弱、病态与无力。它像一块袒露着的生疮癣的皮肤。西北大地的苍凉之外,更会让人感觉到一种心痛和不忍。从中卫出发,到达通湖草原还是清晨,宁夏火热的太阳还没有登场。草原上一片晨雾,白茫茫的。草原的轮廓也隐约起来。我喜欢看到一个自然地生命,是长在土地里的,带着露珠和泥。
会有一种美,来自生命自然生长的姿态里。
草原游记(三):
下了车,热情的蒙古兄弟弹着马头琴,唱着歌,奉献上蒙古族迎宾礼仪下马酒。
下马酒源于铁木真和札木合的兄弟关系,据说铁木真势力的不断扩大,引起札木合的嫉妒,甚至起了坏心毒死铁木真,但铁木真巧妙的以先敬天、敬地、敬祖宗为由,避开了三杯毒酒,使得札木合不敢再轻举妄动,化解了一场危机。以后流传至今,转变为敬献尊贵客人酒,客人需以右手无名指点酒,分别洒向上、下、旁边,表示先敬天、地、祖宗,然后才能饮酒,而且必须端杯饮酒(实在不行,做做样子),不能拒绝,否则是非常不礼貌的。
呼伦湖又名“达赉湖”,蒙语译为“海一样的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湖,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再去往呼伦湖的路上,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的蒙古族部落里有对情侣,姑娘叫呼伦,聪明美丽,小伙子叫贝尔,善射能骑。他俩和乡亲们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草原上。有一年,草原突然遭到了风妖和沙魔的侵袭。妖魔莽古斯依仗头上带着的两颗神力无比的碧水明珠,肆虐着草原,河水被吸干,牧草枯黄,牲畜倒毙。接着又抢走了呼伦姑娘。贝尔为了草原,为了呼伦姑娘,率领乡亲们同莽古斯进行殊死拚杀。但是斗不过莽古斯,贝尔便假意取悦他:“你头上的明珠若给我一颗,日后便应允你的愿望。”莽古斯忘乎所以,把其中的一颗递给了呼伦。呼伦知道一颗珠子就是一汪碧水,为了滋润草原,她毅然把珠子放入口中,化作茫茫碧水。莽古斯傻了眼,身上少了一颗珠子,神力已减少了一半,贝尔追上了莽古斯,拉开弓箭,射中了他的心窝。贝尔缴获了另一颗明珠,四处寻找呼伦,这时才知道呼伦已化作滋润草原的女神。悲怆的贝尔发誓永远守护在呼伦的身边,当即吞下了另一颗珠子,登时呼伦湖之南又现一泓碧水。当地乡亲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把这两座湖分别取名呼伦湖和贝尔湖。故事流传了很久很久,有人说今天的贝尔湖水经乌尔逊河长年流向呼伦湖,其实这日夜流淌着的河水正是贝尔对呼伦的不尽思念。
听着动人的故事,想象着呼伦湖像“一颗晶莹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上”,心中充满了遐想,结果,大失所望。水质远远谈不上清澈,而且大片大片的土地已经裸露出来,骑着马车的时候,不时看到大个的贝壳,原来湖中心的小亭子现在在岸边了,至于鸟啊,鱼啊,几乎没有看到,只有卡丁车、马车的主人在与游客讨价还价。环境在恶化,失望中……
岸边的小商小贩已然失去蒙古人的质朴,拼命兜售呼伦湖的大雪糕,尝尝未尝不可,6元,吃了一只济南的爽,行程中最期待的全鱼宴也是此次出行中最差的一餐,游客确实一般只来一回,但他们不知道有口口相传吗?